以小袋裝物,在中國已有久遠的歷史;「禮記」,「楚辭」等二千多年前的書中就有「身帶香包除臭或配戴香囊用以驅邪」的記載。因此這些隨身配戴日夜不離的袋子,除了有裝東西的功能外也承載了濃重的情感。距今兩千多年前的周朝,當女孩子出嫁時,媽媽一定為女兒準備配在腰上的囊袋。提醒女兒當她看到或觸摸這個小包包就要想起父母平日的教誨。不僅要能勤儉持家孝順長輩,也得伺候姑婆讓家庭圓滿。西元四世紀南北朝時,更流行以精緻的錦囊盛取聚在柏葉上的朝露點在眼內以為明目,名之為「承露囊」。甚至還有一種「貢雲囊」,把深山最乾淨的空氣裝在囊內,作為貢品,這是多麼「形而上」的唯美意念呀。而家喻戶曉的平劇「鎖麟囊」就是母親送給出閣的女兒裝滿了由娘家陪嫁的珍珠寶物的囊袋。
「荷包」是直到明朝才有的名稱,它是裝飾在官服上的一種綴包,而到了清朝,「荷包」就成了官宦人家送禮的常用項目,並在上面繡了一些吉祥如意的圖案祝福對方,非常討人喜愛,贈送「荷包」的習俗也因此在民間普遍流行,就不僅限於品官朝服上的一個配飾了。
另有方囊、褡鏈、腰圓荷包、抱腹荷包、胯兜等。這些袋子內所裝的東西,除了上述的香、珠寶、朝露之外,也有放置茶葉、零食、成藥、檳榔等無奇不有的東西。